【消防】“六小”场所存在的火灾隐患及整治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小网吧、小饭馆、小农庄、小旅馆、小作坊等“六小”场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不完全统计,某地市此类场所上万家,且大多集中在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和沿街店面房,一般都为个体经营,在经济利益的推动下,有的未经相关部门审批,仓促修建、改建和扩建,擅自进行装修,违规设置员工集体宿舍,管理服务人员消防意识淡薄,埋下了较多先天性的火灾隐患。仅今年以来,该地就发生亡人火灾12起,造成16人死亡,甚至出现一起小火死亡3人的惨剧,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下面,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就“六小”场所普遍存在的火灾隐患及整治对策谈几点浅显的认识。
一、“六小”场所普遍存在的火灾隐患
(一)选址不当,危害增大。“六小”场所是改革开放以来迅猛兴起、蜂拥而上的新事物。规章管理跟不上建设步伐,往往使经营单位不向公安消防部门报审,就自行选址,自行设计修建,基本上处于失控漏管的状态。因此多数“六小”场所建筑结构先天缺陷,防火分隔不到位、整体布局不合理,地址选定不当等先天不足的火灾隐患,为消防安全带来了诸多弊端,主要是(1)防火间距不足。建筑过于密集既不利于灭火战斗行动,还极易造成“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危害,甚至形成火烧连营的局面。(2)消防水源匮乏。灭火用水是战斗弹药,必须保证供给充足和及时,才能有效消灭火灾。但由于场所建在水源缺乏的地域,特别是室外消防用水供水量不足,甚至火灾时无水可供,带来“望火兴叹”的遗憾局面。(3)消防通道不畅。由于交通不便,巷道狭窄,消防车驶抵现场难,或者干脆进不去、出不来,给消防部门灭火救援带来了很大的障碍,这样就很难及时救人和灭火,扩大了火灾危害。(4)火灾危险性增大。部分“六小”场所于属火灾危险性大的公众聚集场所,如果再置于商业综合体、宾馆、饭店或商场等人员流动量大、聚集可燃物多的火灾高危单位之中,不但要呈现火灾时互相干扰性大的弊端,而且还可能出现火势难于控制,安全疏散不利等情况,酿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更为惨重的恶果。
(二)分隔欠缺,助张火势。防火分区、防烟分区、防火分隔都是控制火势蔓延的重要措施。是指通过采用具有一定耐火能力的建筑构件,将建筑内部分隔成互相封闭隔离的空间。其隔离材料必须为非燃烧建筑材料或难燃材料,一般采用防火墙、防火门、防火卷帘、防火水幕等构件进行永久性或应急情况下的分隔。每个防火分区的面积大小,是根据建筑的耐火等级,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大小,以及内部设置的灭火设施等因素确定的。但是很多经营者,为了谋取更多的利润,私自搭建各种各样的违章建筑,或任意改建、扩建原有建筑,这样大拆大改的结果,不但消弱了建筑承重构件的承重能力和强度,降低了梁、柱、板等主要构件的耐火极限,而且破坏了防火分区的合理性,为火势发展蔓延开辟了通路和肆虐空间。如此种种先天不足的隐患,无疑构成了更大的火灾危险。
(三)违规装修,可燃物多。部分“六小”场所是专供公众娱乐休闲服务之地,因此,十分注重环境的舒适典雅,内部的装修都比较考究,且多数未经消防部门审批,私自随意进行装修装饰设计和施工。为了美观和独具匠心制造氛围的需要,不按规定使用具有阻燃性能的建筑材料,而大量使用木材、纤维板、胶合板、塑料及壁纸等可燃材料进行表面装修和分隔。场所内一般都分隔有若干个包间或包厢,为了隔音、隔热的分隔墙也多是采用聚酯等可燃材料建造。另外,室内装饰的窗帘、桌椅、沙发、墙挂等通常多属可燃物,例如网吧内密集摆放的电脑,游戏室里拥挤排列的游戏机,洗浴中心休息大厅和雅间内的大量沙发、床铺,歌舞厅内大量的茶几、沙发、窗帘、墙挂等等。这样违规违章装饰装修的结果,不但降低了建筑物的耐火等级,而且整体看来,就犹如一个可燃材料堆积的大库房,过大的火灾载荷,既容易被引燃发生火灾,也容易形成猛烈燃烧,而且有利于火势高速扩展蔓延。同时,还会产生大量的至人于死地的有毒气体和浓烟。
(四)用电量大,点火源多。网吧、歌舞厅、游戏室等公共娱乐场所内高度集中的彩电、影碟机、游戏机、电脑、空调、饮水机、音响、灯光等电器充斥于各个房间角落,就连墙外都要挂有闪烁醒目的霓虹灯广告牌。高度集中的众多电器设备,不但用电量大,还要长时间连续运转。特别是有些老建筑的电气线路年久失修、老化裸露,而且经常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外加电器设备安装质量差,或选型失误。如电气设备不加套管保护,随意敷设在可燃材质上,或铺设在地毯下,地板上,遭受踩踏,砸压;使用中乱拉乱接,乱插乱拔,频繁移动损坏等等。因此仅有电气设备产生的高温和电火花就构成了危险的点火源。除上述电器点火源引起火灾之外,由于公共娱乐场所人员流动量大、素质杂,行为无拘无束、我行我素,常会作出一些不安全的行为,有的趁着酒兴和兴致玩火,有的吸烟乱丢烟头、火柴梗,还有的为了营造浪漫气氛点燃蜡烛照明。更有甚者,有的歌舞厅、录像厅、浴室、美容美发厅、游戏室偷偷违规集吃、住、玩、乐于一体,利用液化气、电热器、电炉、煤炉等烧水、做饭和取暖,还有的使用酒精、丙酮等易燃液体擦拭电器元件,使挥发气体遇点火源引燃。凡此种种人为点火源也是及其危险的。
(五)意识薄弱,管理不善。业主或经营者,只重经济效益,法制观念不强,存在侥性心理,消防安全意识欠缺,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员工消防安全观念淡薄,缺乏消防基本常识,是“六小”场所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也是造成此类场所火灾危险及火灾隐患的根本所在,是必须引起充分关注,并尽快获得解决的首要问题。
综观“六小”场所的不安全因素表现,归纳如下:
表现一:责任不落实。业主和经营者擅自进行场所的修建,改建或扩建,不主动向当地公安消防机构咨询和实行建筑消防设计备案。完工后,在不知道申请消防安全验收和开业前检查的情况下,盲目投入使用。
表现二:制度不键全。有的根本未制定消防安全制度,也未建立防火安全组织和层层责任制;有的虽然东拼西凑了一些消防安全规章制度,也仅仅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应付公安消防监督人员的检查,而未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
表现三:教育不到位。经营者和员工在场所使用前未进行任何消防安全知识教育培训,致使从业人员没有建立起消防安全观念,也不懂得场所内的火灾危险所在;既不懂得消防基本常识,也不懂得火灾预防的方法,既不知晓初起火灾扑救的基本技能,也不了解逃生自救的方法,更不了解火灾时如何引导疏散场内人员。有的甚至不知道火灾电话,不会报火警,不会使用灭火器材,自然更不会实施有效的灭火方法。
表现四:预案不制定。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此类场所的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大多存在侥幸心理,没有应对火灾的思想准备,没有制定自防自救消防措施和应急疏散方案。
表现五:管理不规范。场所内随意使用明火烧水,做饭或取暖;维修中焊接、切割等动火作业无人监护;随意吸烟,乱丢烟头的现象到处可见;随意乱拉乱接电气线路,违规在室内给电瓶车充电等等。
二、做好“六小”场所消防管理工作的对策
“六小”场所触目惊心的火灾隐患,提醒我们火魔时刻都在窥视着,一旦时机成熟,便要施展威力,给人们造成巨大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当前支队正在部署开展的“三合一”场所及群租房消防安全检查整治,非常必要和及时,我们务必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着力解决此类场所的火灾隐患,有效杜绝小火亡人现象的发生。
(一)加快城市化进程,对城中村进行整体搬迁改造。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中村几乎成了被忘却的孤岛,消防通道狭窄,消防车难以进出,市政消火栓建设严重不足,消防安全状况很是令人担忧,虽经多次联合检查督促,但由于建筑本身原因,防火间距达不到要求,消防用水得不到保证,一时难以整改到位。为此,消防部门也多次向市政府建议加快城中村搬迁改造,彻底消除火灾隐患。
(二)加强消防宣传教育,提高群众消防安全意识。要充分利用地方电台、电视台、网站等媒体有针对性的开展宣传工作,利用派出所“两室”的作用联合辖区街道、居委会,通过发放宣传资料、设置宣传栏等形式将“六小”场所发生的火灾案例及其火灾危险性、严重后果、整改对策和违法责任进行经常性的灌输宣传,使之触目惊心。同时,可以通过96119举报电话,鼓励和发动群众对身边的火灾隐患和违法行动进行举报,调动公众参与消防、关心消防、关注安全的积极性。
(三)加强工作协调,促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要成立由地方政府牵头,会同公安治安、消防、派出所、工商、文化、城管等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六小”场所执法整治工作,形成联合执法、优势互补、信息互通的良好运行机制。同时要利用网格化管理的优势,充分发动当地居委会、村委会和网格化管理员提供线索,积极参与其中,提高隐患排查成效,并对发现的严重火灾隐患或违法行为及时抄告监督部门,形成发现、整治火灾隐患的闭环流程。
(四)落实消防工作责任,营造严格执法的高压态势。要明确产权单位、承租单位的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强化产权、承租单位的责任意识,让产权、承租单位自觉认真履行好相应的消防安全职责,主动自觉地做好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对不符合要求的要坚决整改,对整改确实存在难度的,无法达到现行消防规范要求且火灾危险性较大的场所一律责令停止使用,对拒不整改隐患或拒不执行停产停业的将一律采取强制措施,对违规、违法单位和个人要从严处理,要彻底打消相关单位和个人的侥幸心理。
(五)实行责任捆绑,健全考核评价机制。针对“六小”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大多由派出所管辖的实际,要充分调动和发挥派出所消防“两室”的作用,加强对派出所消防民警和社区民警的业务培训,实行消防监督员与联系点派出所消防安全工作责任捆绑制度,采取定期检查考评和明查暗访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各地要根据辖区警力制定工作计划,督察部门要有针对性的对此类场所消防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定期通报排名,将考评结果纳入单位和个人的年终绩效考评,作为单位和个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有效督促派出所切实将“六小”场所的消防管理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