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追问群租房:火灾隐患如何彻治?
对于不少远离家乡来到大中城市学习、工作的人来说,“住在哪儿”真的是个问题。
租一间地段好的房子,价格太高;价格低的,位置又远。于是,群租房伴随着巨大的市场需求诞生了。然而,经过一些年的发展和演变,群租房引发的安全问题超出了人们原有的想象。
2月21日,北京市某地一间群租房发生火灾,造成两人身亡。5月1日,上海一高层建筑起火,两名消防员在火灾扑救中殉职。5月22日,位于北京市某胡同一社区民居发生火灾,在这套面积约50平方米的两居室里,一共摆着8张上下铺。群租房火灾频发,消防安全隐患整治势在必行。
现场调查
群租房消防安全现状令人担忧
“一套房屋经过分割变成群租房,乱拉电线、通道狭窄、人员密度大等现象普遍,巨大的市场需求和经济利益使群租房越来越多,执法监管难,更是无法阻断群租现象的蔓延,多地消防人员调查发现,群租房普遍存在火灾隐患”
小隔间设施齐备力求独立
今年5月1日,上海一高层住宅发生火灾,造成两名消防员在扑救过程中牺牲。火灾发生后,消防部门对起火的社区进行了群租房摸底排查。检查发现,该社区共入住居民1590户,其中有90户群租房。发生火灾的24号楼1301室,建筑面积88.65平方米,客厅用木板简易分割,房内住有10人,且存在违法使用液化气钢瓶、可燃物多、火灾荷载大等隐患。
这起火灾让一种新型的群租隔间浮出了水面——为了使房间力求独立、生活设施齐备,房东往往在房内“大动干戈”:私拉电线安装单户电表,购买液化气钢瓶,更有甚者还会私自改建燃气管道,在每个房间里设置厨房。“这类群租房的特点就是每个房间都装厨卫,空调也多。”在起火的某房管办工作人员介绍,该小区去年8月交房,此后陆续出现群租现象,今年3月物业统计有40户,短短2月增加了50户。
某消防总队防火部部长说:“群租分隔不仅破坏了建筑物原有的结构,增加了火灾荷载。通道狭窄和乱堆物现象,在人员疏散上造成困难,也给消防扑救增添巨大的不确定性,如人员众多,搜寻困难等。”
群租房存在巨大利益驱动
便利的交通带动了位于北京某区的“租房热”。近年来,该区人口密度迅猛增加。两个地处该区北京最大居民区一度“上榜”,成为北京群租现象的“重灾区”。
该区消防支队的执法人员近日在这两个社区进行调查,发现经过去年全市整治群租房后,群租现象已经有所改善。但由于存在市场需求,仍有人“顶风作案”。
“单间出租,可上网,能洗澡做饭,价格面议。”顺着一张贴在电线杆上的小广告,笔者来到位于北京某小区的一套住宅里。只见100多平方米的住宅被打成10个隔间,广告中所说的“单间”便是一个不足10平方米的小房间。而在回龙观600多平方米的小区地下空间,共隔出61间房屋对外出租,狭小的屋子里,仅能放下一张双人床和一张小桌子。据消防部门检查记录显示,该区群租房现象更为猖獗的是城乡接合部区域,一些村民在自家宅基地上搭建了4到6层不等的加层,并进行层层转租,单独建筑最多可达到300间房,近500人租住。
外来务工人员对廉价租房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形成了群租房的利益驱动。笔者粗略算了一笔账:在该小区一套面积约120平方米的楼房,月租金约需3500元左右;如果房屋中介机构将租来的三室一厅违章改建为8间群租房,每间每月按700元收取租金,每月至少可以增收2100元。村民自建楼群租房利益更为可观。某村民在自家宅基地上盖起一栋5层建筑,共有房间200间。按照每间每月800元进行出租,最高月收入可达16万元。
“只是回来睡觉,能有什么火灾?”
截至2013年年底,江苏省某市外来人口仅登记在册的就接近700万,群租市场需求强劲,火灾隐患亦不少。近日,该地消防支队某大队联合安监、城管、派出所开展群租房安全检查。检查暴露出的火灾隐患和租赁双方淡薄的消防安全意识,让执法人员大吃一惊。
在该地某城乡接合部,执法人员推开了一幢外观并无不同的民宅的门,才发现里面“别有洞天”:一个大房间被分割成15个单间出租,间隔材料均为木质三合板。在每个小房间内,私拉乱接电线及卧床吸烟的现象随处可见,有的租户将厨房与住宿间混合,有的甚至将液化气瓶或电动车摆放在房屋内。而在小房间间隔的走道内,杂物乱摆乱放,一旦发生火灾,极易引发群死群伤事件。据一名租住人员介绍,平时这里一共有20多个人住,高峰时能达到40余人。然而,提起消防安全,这名租户说:“这里就是下班回来睡觉,用火用电也少,能有什么火灾?”
“人均面积不足12平方米是普遍现象,有些人把厨房都做成房间出租,我这里还算好。”在该地某高新区,笔者询问一位做租房生意的二房东是否知道《该市出租屋管理规定》中“人均面积未达12平方米以上需要罚款”的内容时,得到了这样的答案。这位二房东还告诉笔者,一手房东出租的房子大部分是毛坯房,二房东对房间进行装修、分隔、转租的情况,一手房东都大致了解,但只要不欠房租,也就“睁只眼、闭只眼”。
“群租房火灾隐患常反复,往往是整改完一段时间,又有人转租、乱搭乱接。”消防人员说,在开展群租房整治时,因存经济利益关系,租户不愿意搬,业主和二房东一般不会强行要求其搬离,双方都是互相配合,跟执法人员“躲猫猫”。
“久不现身”的出租业主
该地某市某小区由于周边设施完善,租房价格也不菲。从去年开始,部分业主将自家的闲置房屋进行“巧妙改造”,一间10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被分隔成六七间来出租,每间房的租赁价格只有三四百元。据房管局人员介绍,这种面积的房间正常的月租是2000元左右,进行分割后,每个小房间租金400多元,经济利益基本可以翻倍。于是,许多业主开始对自家的房子进行改造。短短几个月内,该小区出现了80多户群租房,规模之大、蔓延之迅速在全市尚属首次。
“人一多情况就复杂了,给公共环境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小区物业公司工作人员王飞也向执法人员抱怨,大量的群租人员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进出小区、设施管理、环境卫生方面的压力剧增,安全也存在隐患。
该小区是一个商品房小区,管理上应比普通安置房小区或城中村地区管理严格许多。但这种群租现象为何没人管?王飞说:“因为没有执法权。”他向笔者解释,虽然时常会接到投诉,但有时他们连这些出租户的门都进不去,业主又不居住在本小区,甚至人都找不到,沟通起来就更难了。
■执法一线
严查群租房火灾隐患
连日来,上海市公安局要求对严重影响公共安全的火灾隐患,按照“六个一律”的要求,执行停产停业、强制拆除、从重处罚等措施。上海市公安、消防等多警种联合行动,会同政府有关部门在全市范围开展群租房大排查、大整治。在整治过程中,消防部门针对不同类型的群租现象,采用不同的治理方法:对于个人群租,由政府牵头,多部门联合执法,同时加强对房屋中介的监管;对于由老旧厂房改造的群租,由于涉及纠纷,采取政府出资,管住大业主等方式进行清除。
5月1日,群租房火灾发生后,上海公安、消防、房管、城管、环卫等有关职能部门连夜对发生火灾的某小区开展突击整治,共清查群租房90户,拆除违章搭建隔断123间,清退群租房客380余人。
执法人员在另一群租房发现,存在彩钢板违章搭建、违规用电、消防设施严重缺失等火灾隐患,消防部门立即向区政府和公安部门进行汇报,相关单位成立联合执法工作组,投入执法力量120余人,于5月8日强势拆除各类违章搭建和非法隔断,此次行动共拆除违章隔断49处,清退群租人员136人。
■破解之道
严厉“堵”有效“疏” 管理与服务并重
“群租房火灾隐患丛生、监管存盲区的现状,给属地政府、公安、消防、房管等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有效治理群租房,整治群租房火灾隐患的治理,各地结合实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建立健全房屋租赁法规制度
“今后,出租房每个房间居住人数不得超过2人,人均居住面积不得低于5平方米,违规逾期不改的最高将可被罚10万元。”日前,上海市政府官方网站公布了修改后的《上海市居住房屋租赁管理办法》,并于5月1日起施行。上海市政府法制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修改增加了“出租的居住房屋及其附属设施应当符合消防、治安、防灾、卫生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的规定。
“此次修改增加了居住人数限制要求,即每个房间的居住人数不得超过2人,但有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关系的除外。”该负责人介绍,修改后的《办法》还首次对出租房屋的安全责任作出了两方面的完善,一方面是进一步完善了集中出租管理要求,明确集中出租房屋供他人居住,出租房间达10间以上或者出租房屋居住使用人达到15人以上的,出租人必须建立管理制度,明确管理人员,建立信息登记簿或者登记系统,并报送公安部门备案;另一方面,出租人还需与公安派出所签订《治安责任保证书》。
5月15日,北京市违法群租房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会同市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市律师协会等社会组织,举办“拒绝黑中介远离群租房”宣传活动。活动中,全市九大房地产中介公司承诺不出租群租房,并呼吁市民远离群租房。
作为北京市群租房整治的50个重点社区之一,该社区从当天开始带头拆除群租房。“这几天一直都在拆,每天都能看到有人从居民楼搬出搭建群租房隔板用的三合板。”市民王女士说:“我家对门就改造成了群租房,不胜其扰。政府大力度治理群租房,我们有盼头了。”
解决群租房问题,作为主管单位的房屋行政管理部门也担负着重要责任。据了解,2011年,北京市开始实施《北京市房屋建筑安全使用管理办法》,其中明确规定:“在房屋打多个隔断让房屋超负荷使用的群租房将受到公众监督。同楼栋居民均可向区县房屋管理部门进行举报。”针对大量房源信息掌握在“二房东”手中的现象,江苏省某地房管部门已在全区范围推广“出租屋超市”。“出租屋超市”均设在各个社区警务室,对租户免费提供房源,不收取任何中介费用。今年以来,该地四社区警务室已成功帮助外来务工人员签约260套出租房屋。此举一方面压缩了二房东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对群租市场实行了规范管理。
以集宿化管理代替群租房
“现阶段,我国并没有相关法规制度专门适用出租房的消防安全管理。出租房消防安全管理的法律责任、出租人应当履行的义务,承租人应当遵守的规范都是空白。群租房完全处在消防安全监管‘盲区’。”消防支队一名工作人员坦言,根治群租房必须由多部门统筹配合,否则各自行使职能分不清,会出现互相推诿的情况。
笔者了解到,目前,北京市某区消防支队依托区政府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机制,推进源头治理群租房执法行动。某支队防火监督处处长介绍,支队重点对极易形成群租房的违法违章建筑、地下空间、居民社区消防安全推上了区政府常务会、专题会议,建立了由区政府“一把手”挂帅的隐患整治体系,实行每月2次区政府牵头的千人综合执法,每周4次委办局牵头进行集中清查,每天各镇街道、各部门不间断整治。今年以来,全区累计拆除各类违法违章建筑近30万平方米。
此外,针对难以发现的城乡接合部民宅群租房,该支队推动政府组建了村级消防站,对安全出口数量不足的建筑在户外架设了直梯疏散通道;对每栋建筑配齐配足了灭火器、安全绳;对所有出租房屋电线进行穿管保护。同时,支队监督员、派出所民警广泛开展入户宣传活动,手把手地传授火灾危险源的管理措施。
“推进外来工集宿化”是苏州市消防部门近年来推出的新做法,此举也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针对不断增加的外来务工人员,消防部门专门规划出215万平方米的“打工楼”,这些“打工楼”设计合理,消防设施齐全,除供居住外,一些打工楼还形成了设施完备的社区,完全替代了群租房。据统计,苏州市已建设了4000多个集宿化场所,建筑面积约500万平方米,共安置外来人员近300万人。
在现实的高房价、高房租压力之下,群租是“无奈而必然”的选择。上海市政府法制办相关负责人认为,治理群租,应该疏堵结合,严厉“堵”、有效“疏”。一方面,首先严格规范房东、中介的行为,加强监管和惩处。同时,要加快面向城市公租房、廉租房的供应,将其尽快纳入城市住房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