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消防提醒:焚烧秸秆隐患多 收获季节加强防范
近日,田间地头焚烧秸秆现象十分普遍。从历年来的实际情况来看,每逢收割季节,农村居民在收获后为图省事随意在地里焚烧秸秆的现象就会有所抬头,形成了非常严重的火灾安全隐患,对人身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因焚烧秸秆引发的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屡见不鲜,且具有鲜明的季节性,主要集中在春秋播收两季: 11年总共6人被烧伤,其中1人不幸身亡,12年至少3人被烧伤,13年又有4人被烧伤。血淋淋的事故惨不忍睹,发人深省。
为何类似的悲剧一再上演,难道是有关部门没有采取任何预防事故措施?笔者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到,其实这还是和农户思想上根深蒂固的认识误区有关。不少农户普遍认为,秸秆灰成本低廉效果良好,是农作物种植非常好的肥料。收割后的秸秆如果不及时烧成灰埋入土中,将会影响土地下季种植效果。
秸秆灰难道真的会有这么神奇的效果?笔者带着这一疑惑走访了有关专业人士寻求答案。“其实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秸秆焚烧后,有机质、氮素、磷素等肥料资源基本就损失殆尽了,但如果把秸秆切碎还田或者用于堆肥,不仅能够大大节省化肥用量,还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据市农经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至于随意燃烧秸秆引发的危害,笔者从最有发言权的消防部门得到的消息是,每逢收获季节乡村田间火灾的元凶大都就是遗留在田地里的秸秆,成堆的秸秆遇到火星很容易起火,再借助风势,极易造成“火烧连营”的惨剧。“在春秋播收季节,每周我们接到的类似事故不下4、5起,有时候还在这里扑救就会接到它地的报警电话。这种随意在低头田间燃烧的方式实在不可取,一时的省事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消防人员说起秸秆火灾这样向笔者表示。
据悉,往年因露天焚烧秸秆产生大量烟雾,而导致省道、国道、高速公路上发生交通意外的事情时有发生,因露天焚烧过程中风向突变而导致“引火自焚”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如何切实改变农户随意焚烧秸秆的习惯,切实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消防部门在此有话要说。焚烧秸秆的危害极大,容易引起火灾,给周围居民会造成财产损失,并危害人身安全,严重的还会触犯《刑法》。在路边焚烧秸秆,不仅容易引发火灾,秸秆焚烧后产生的大量烟尘,对空气质量、环境卫生以及道路交通安全也有较大的危害。务必引起对此问题的重视和关注,认真做好农作物收获季节农村野外焚烧秸秆防火安全工作,确保农村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为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消防部门提醒广大农民朋友坚决禁止焚烧秸秆的行为,自觉做到不随意堆放秸秆,不焚烧秸秆,消防部门在此提醒人们,尤其是广大农民群众注意,自觉做到不随意堆放秸秆,不焚烧秸秆,以免引发火灾造成不必要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而在收割田间秸秆时,需要打出防火隔离带;码垛堆放秸秆要远离房屋和火源,在以下风主导风向为主空旷地带划定区域,对遗留在田地里的秸秆和干草进行集中处理;对囤积量大且存放时间较久的秸秆堆垛要进行翻动,使其内部通风,防止自燃。
消防部门也将会同各镇政府、派出所通过张贴标语横幅、分发宣传传单、开设广播节目等形式,深入田间地头,组织开展好禁止野外焚烧秸秆宣传工作,提高广大农村居民对在野外焚烧秸秆危险性的认识,引导农村居民真正掌握野外用火的方法。地方各级政府认真做好定期巡查工作,对在工作中发现的隐患及时消除并做好当事人的教育,同时加强各专职消防队伍的战备值勤和日常训练工作,真正做到在第一时间将险情消灭在萌芽状态,减少火灾危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