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国际一流企业由愿景到行动
企业有国籍,市场无国界。众多跨国公司的经验表明,企业要想取得长足发展,必须立足全球市场,开展国际化经营。只有参与全球竞争的企业,才是真正的国际一流企业。可以说,没有国际化的发展,妄谈国际一流公司;没有国际化业务的公司,不是名副其实的国际一流公司。
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力争到“十二五”末,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创建国际一流企业,必须推进公司发展方式的转变,建设具有强大持续创新能力、品牌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企业集团。加快国际化发展,是公司建设国际一流企业的必由之路和重要支撑,也是近些年来公司提高管理水平、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能力的不懈追求。
国际化是公司建成国际一流企业的基本前提
实施“走出去”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鼓励企业“走出去”,扩大对外投资。
作为在能源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特大型国有企业,国家电网公司国际化发展所肩负的责任,不局限于企业自身获得预期回报、提升综合实力,更关乎中国能源的发展,关乎中国能源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掌握话语权和主动权,从而树立优势地位,推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公司在落实国家能源战略和“走出去”重大决策中责无旁贷,理应成为我国参与全球能源竞争的主力军。
国际化对于国家电网公司意味着什么?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振亚明确提出,国际化是转变公司发展方式的关键。要把国家电网公司建成国际一流企业,国际化是基本前提。
公司党组于2007年做出全面推进国际化的战略决策,战略重点为核心技术引领、业务全球布局、企业管理国际化和提升国际影响力。在战略指引下,公司以特高压、智能电网、新能源、电能替代等核心技术,实现“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积极、稳健、安全地开拓国际业务,实现海外业务合理布局;开展资产管理、资本运作、风险管控、人力资源管理等国际对标,全面提高管理效率和运营绩效;加强与国际能源和电力组织机构、知名电力企业的战略合作,推动特高压、智能电网先进技术转化为国际标准。
当前,公司国际化发展正值重大战略机遇期。看世界,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明显的特征和趋势,“走出去”是企业应对全球化竞争的必然选择;看国内,宏观政策从管理体制、融资服务、外交工作上对企业“走出去”给予大力支持,中央企业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规模明显扩大,在我国企业对外投资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看自身,公司改革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经济实力、经营水平大幅提升,整体竞争力不断增强,特高压、智能电网等技术优势明显,已投资的海外项目经营业绩突出、收益良好,加快国际化发展具备了技术、资金、管理、市场等重要条件,进一步积累了管理经验、增强了发展信心。
科学分析形势,把握住历史机遇,公司制定了明确的国际化发展目标:以“三电一资”(电网、电源、电工装备和资源)为重点,安全高效开拓国际市场,逐步形成国际业务多元化格局。总的方向是依托特高压、智能电网核心技术和公司管理优势,全面推进发展战略、业务布局、管理标准、资源配置、人才队伍、企业文化、品牌形象等全方位国际化,加快建设治理科学、运转高效、持续创新能力强的国际化公司。
国际化业务与公司发展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正如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所说,企业追求规模扩张,特别是超越国界的扩张,激发了企业做大做强的经济动机。通过近几年的国际化发展,公司实实在在地拓宽了自身的成长空间。
从2009年菲律宾项目的一枝独秀,到2010年进入巴西市场,2012年实现欧洲、大洋洲发达国家的突破,再到2014年中标海外首个特高压电网工程项目,公司境外资产总额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公司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由点到面,实现了发展空间从本土向全球的拓展。
在这个过程中,公司依托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人才优势,占领了市场,获得了投资收益,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竞争力和整体盈利能力;同时,开阔了视野,学习了工业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了解了世界前沿动态和国际行情,反过来进一步优化了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升了发展能力,更好地促进中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公司国际化研究专业人士认为,站在全球视野思考审视,国际化就像一面“镜子”,使公司更好地认识自己,摸清企情,学人所长,在持续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中,保持长久旺盛的生命力,打造“百年老店”。
另一方面,公司近些年转变企业发展方式,推进体制机制变革,加快建设“三集五大”体系,提升经营管理效率和水平,提升企业综合素质,也进一步推动了国际化业务的进步。
2013年,惠誉、标普、穆迪对公司的独立评级分别为A+、A+、Aa3,为央企最高水平,与对中国国家主权评级相同,是中国企业可能获得的最高评级。自2004年国资委实施经营业绩考核制度以来,公司已连续十年获得中央企业业绩考核A级。2014年,公司连续第四年蝉联世界企业500强第7名,继续位居全球公用事业企业首位。由此可见,公司的经营实力已经得到了外界的充分认可。
正是在这种良好的基础背景下,目前公司海外资产运营稳健、收益良好,国际工程总承包和装备出口快速发展,国际能源合作不断深化,国际标准制定迈上新台阶。7月31日,公司与意大利存贷款公司(CDP)在意大利罗马签署交易协议,收购意大利存贷款公司旗下能源网公司35%的资产股权。这是公司海外投资又一重大突破,也是中国企业迄今为止在意大利最大单笔投资。
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公司国际化运营管理能力
经营区域国际化后,势必要求管理方式的国际化。海外并购的完成,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国际化运营管理能力是国际一流企业的核心能力,也是必要组成部分。
随着国际化投资并购范围的不断扩大,海外资产管理越来越复杂,公司清醒地认识到,只有严格、严密、严谨地管理,制定明确的跨国经营管理思路,才能保障国际业务发展的科学、健康、可持续。近些年来,公司深入探索实践国际化运营管控经验,开展资产管理、资本运作、风险管控、人力资源管理等国际对标,全面提高海外管理效率和运营绩效,为建成国际一流企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海外投资嗅觉更加敏锐,保证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海外投资并购虽是商业行为,但国际宏观形势一直是决定国际项目成败的重要因素。通用电气前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曾宣称,理想的状态下,企业最好将所有的工厂设在拖船上,以便它们随着汇率及其他经济变动不断变更地理位置。对于一家国际化企业而言,紧密把握国际大势,瞄准投资定位,根据需要和市场差异及时调整策略,避免盲目性、随意性,科学防范风险,是取得海外业务成功的必要条件。
公司设立专门研究机构和海外办事处,国际化专业人员紧密跟踪全球经济走势和政治风向,主要股市、汇市的周期趋势和近期波动,东道国经济、社会、民生等情况,双边政治关系和当地不同阶层的利益诉求,先后抓住了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2009年爆发的欧债危机等中国企业“走出去”机遇,因势而谋、顺势而为、应势而动,摸索出一套海外投资并购的成功经验,开辟了电网企业海外投资并购的新路径,保证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