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找出身边隐患 防患于未“燃”方能过好年
快过年了,深冬季节气候干燥,气温渐低,家庭用火、用电、用气大量增加,节庆期间,各大商场、KTV、酒吧等人员密集场所人流、物流量大,引发火灾的风险剧增,是火灾高发阶段。因此,针对火灾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已成为了消防部门确保民生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是,往往在许多火灾事故当中,因市民的“大意”而酿成苦果的例子屡见不鲜?对此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市民详细解读隐藏在身边的火灾隐患,教大家怎样防患于未“燃”,平安过个好年。
A住宅火灾,家电是“祸首”
随着寒冷天气的到来,电热取暖器在市场上也一度畅销,深受市民的热捧。但是,取暖器带给大家温暖的同时,如使用不当,同样存在着一定危险。
防范支招:牢记“多检查、勤更换、慎使用”九字诀
1.冬季取暖,市民普遍会使用到空调、取暖器、暖手宝、烘鞋器等多种电器,用电量必然会增加,因而容易引起火灾,冬季要对电路、电器装置至少检查一次,做到用前检查,用后保养,以防家中电器“带病”工作。
2.许多市民家中存在电器“超龄服役”现象,“不坏不修”、“修不好再换”是许多市民使用家电的态度,所以,在家电到了使用年限之后就应及时更换。市民也要熟知家用电器的使用年限,如彩电是8—10年,电冰箱12—16年,空调8—10年,洗衣机、电热水器等为8年,电脑6年。家电“超龄服役”会造成零件老化,容易引发短路导致火灾。及时更换老化、破损电线和电器配件,发现故障及时维修,以防给安全埋下隐患。
3.使用带地线的三孔插座,电暖器上不宜覆盖物品,否则热量不能散发,容易造成烧坏电器事故。电暖器应放在不易碰触的地方,远离易燃物,背面离墙应有20厘米左右。因为电取暖器辐射在附近的热量足以使书本、布料等易燃物品燃烧。
4.使用抽油烟机时,灶具切忌干烧,避免引燃机内油污。
5.不少市民有煲着饭就出门忙其他事情的习惯,时间一久便会忘记,所以一定要养成人走断电的良好习惯。
6.尽量避免同时使用电饭锅、电熨斗、电暖器、电热毯等大功率电器,使用时不要靠近易燃物品,使用过程应随时留意,不要太长时间不去查看,避免危险发生。
7.私拉乱接、偷电、盗电行为也容易引发电路短路起火。
B“坏习惯”很容易酿成大祸
卧床吸烟、烟头随手扔、使用完电器不拔插头等,这些看似平常的行为,谁料竟然意外引发火灾。
防范支招:改掉生活中易被忽视的不当行为习惯
1.其实,吸烟与火灾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只有当吸烟者麻痹大意时才有可能引起火灾。因此,不要养成卧床吸烟的习惯,尤其是酒足饭饱之后,更不要仰靠在床上、沙发上吸烟,这样容易使人昏然入睡。一旦睡着,烟头掉落下来很容易烧着衣服被褥,到那时即使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也难以保全性命。特别是行动不便或下肢瘫痪的人更不能卧床吸烟。
2.除了卧床吸烟以外,还有很多吸烟者常常将未掐灭的烟头随意乱扔,殊不知,小小的烟头很容易酿成一场大火,例如,草丛里的烟头、垃圾里的烟头、树林里的烟头,只要是靠近易燃源的地方,都要避免火星存在。所以,不管是在哪里,丢弃的烟头都要确认它完全熄灭以后再离开。
3.市民在看完电视或使用完电器后,往往只是将开关关掉而不拔插头,这样其实是不安全的,在关掉电源的同时应拔掉电源线,这样能有效避免因老化或雷电引发火灾。在打雷下雨时不关闭电源,电器或会受到雷击损坏。空调和饮水机长期不拔插头,也会有发生火灾的隐患。很多市民在给手机充完电后,为图方便会将充电器留在电源插座上,这样容易使其受热老化,也十分危险。市民在拔插头或关闭插排电源前,一定要确定电器是否还在运转或是否完全关闭。最好是在电器完全关闭5-10秒后,再拔插头或给插排断电。
4.据统计,液化气爆燃或泄漏在日常火灾起因中占有不小的比例。所以,一旦发现液化气有问题,一定要停用,并请专业人员上门检查修理,千万不能自行修理。“使用液化气时,要保持良好的习惯。”防火专家表示,做到先检查、后使用,先关阀门、后熄火。平时要检查压阀等,对旧减压阀、输气皮管老化等要及时进行更换。居民家中窗户敞开时,居民要留意液化气的燃烧情况,以防火被风吹灭或水、汤等溢出将火浇灭而造成漏气。另外,输气软管接头易出现软化、老化、松动、脱落或漏气现象,居民一定要注意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