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用生命守护生命 走近消防员听听他们的故事
消防员因各种高难度飞身解救跳楼群众,被称为“跳楼克星”“两秒哥”“超人哥”,盛名之下,其实消防员每天是在用生命救人。
近日,省城万柏林区迎泽西大街一小区发生了一起女子跳楼事件,两名消防员挂在15层楼外,用身体当屏障,硬是坚持了7个小时,直到女子放弃轻生念头,接受救援。
除了类似这样的长时间空中救援外,消防员在救援过程中,还有很多是人们所不了解的。他们救人时,把被救者当亲人看待;他们灭火时,他们用水灭火也用水浇自己;水下救援时,他们要面对心理考验。
其实,脱下消防服,他们就是一群20岁左右的后生。那么,年轻的他们又是如何做到在各种危急时刻,忘记小我去救人灭火呢?连日来,记者采访了三个消防中队,走近这群消防兵,听他们讲述危急时刻背后的磨炼。
A 高空救援 拼的是体力
近日,下元附近某小区内,一高层14层与15层之间的平台缝隙内,爬进去一名女子欲跳楼轻生。下午1时许接警后,辖区民警及消防兴华中队和特勤一中队的消防人员先后到场,首先在楼下铺救生气垫。
在民警、消防人员劝说女子时,消防员田峰从女子所躺平台正下方14层住户家窗户上探出,消防员张浩则携带安全绳从15层窗户攀爬到平台上方。平台高约50厘米,没想到,张浩刚下到平台上,女子便往一侧挪动,叫消防员不要靠近,否则她就跳下去。张浩一边平复女子情绪,一边又慢慢跨坐回15层窗户。
在14层伺机救援的田峰踩在窗框上,身体几乎悬空,他随时关注着女子的一举一动,感觉其情绪稍微平复,就赶紧攀在平台上劝说。就这样,两名消防员时刻坚守在女子身旁,直到当晚8时许,女子终于放弃了轻生念头。
救援,考验的是体力。记者采访田峰时,说起这起长达7个小时的救援,他说,当时拼的就是体力。那个空隙高约50厘米,意味着人要进去就只能躺着,给救援增加了不少难度,而且,女子情绪不稳,不让人靠近,所以,他们只能是随时观察女子情况,一看到女子情绪稍有缓和,他和张浩两个人就系上安全绳,一上一下探出身体向女子靠近。有一次,张浩都从窗户上下到平台了,女子突然情绪又发生变化,不让靠近,张浩只好又慢慢退回到窗户上。
悬空站在14层楼高的窗框上,看着就危险。田峰说,他不怕,因为平时的锻炼中,对体力和耐力都有很好的训练。每个消防队都有一个4层楼高的训练塔,就是对一些高空课目的日常训练,有爬楼梯的速度练习、从塔顶坐膝悬垂训练等。在锻炼身体平衡的同时,也积累了高空救援的知识。
B 井下救援 讲的是人情味儿
张少菲是消防高新区中队的指导员,今年30岁,来到消防队已有12个年头。7月2日,记者采访他时,一会儿有人向他请示这,一会儿有人向他咨询那,张少菲开玩笑说自己“既当爹又当妈”。
说起在消防队的这些年,张少菲说救援过的现场太多太多,很多场景他都记不起来了,但是在每一个救援现场,他都会视每一个需要救援的人为亲人。
前不久,他们辖区内的一处电缆井里,有维修人员晕倒在井里。因电缆井空间有限,一名消防员先下入深约3米的电缆井,再纵深往里走一截儿,消防员发现了维修人员,当时维修员已经没有意识,最里面的那名消防人员将维修人员背出后,张少菲此时也已经下到井下,准备等候上面的人员利用三脚架往上拉。
空间有限,使用担架显然不行,张少菲决定背着这名维修员,同时又考虑到上升过程中,维修员的脑袋或歪或后仰都可能会有危险,他就让维修员趴在自己背上,脑袋倚着他的肩膀。上升过程中,突然听到维修员嘴里有吐气的动静,想着还有希望,他立刻提高嗓门,让上面的人赶紧往上拉。
争分夺秒,是每个消防员在救援现场必须做到的,此外,张少菲还告诉记者,无论被救援人员是生是死,他都当活人救,或者就当对方是自己,自己有多急,救人的心就有多急。看到人被救出时,心头一热的瞬间,感觉最踏实。
C 火场救援“烤”的是耐力
在厨房做饭,人在燃气灶上站着都会觉得热。在火场,可是大火炙烤啊,消防员们又是如何对抗这种常人难以想象的高温呢?记者曾多次到着火现场采访,但如果不是这次近距离打探消防员背后的事情,或许还不知道他们在灭火时的种种艰辛和不易。
今年26岁的王乾宇是消防特勤一中队灭火班的班长,他印象里最深的一次灭火,是有一幢十五六层的高楼着火,当时他和其他伙伴负责其中一侧的灭火救援。
人体正常体温约在36℃至37℃,那着火现场究竟有多热?王乾宇说,因为着火楼层较多,现场温度也极高,消防员穿着战斗服,站在火场整个人感觉像进了烤炉里一样,虽说战斗服有隔热效果,但没待一会儿,人就会感觉皮肤发烫。
这点“烤”验,王乾宇和伙伴们还是能接受的。他们研究出一个好法子:一边用水带灭火一边往自己身上浇水,给身体降温。10多斤的战斗服穿在身上,瞬间增重到20多斤。不过,大约10分钟,湿乎乎的战斗服就会被烤干。“面罩是热的,放在眼前都感觉身体快着了一样。”王乾宇说,那个时候水滴进脖子里,都是烫的。那场火救援了近6个小时,他们往自己身上浇了多少次水,他实在记不清了。
燃烧就会放出热,据了解,普通有机物的燃烧温度最高可达到1000℃以上。在1000℃火焰的烘烤下,钢结构在很短的时间里就会失去承受力,从而导致建筑物部分结构坍塌。那么人体对温度的承受能力是多少呢?当火场温度达到49℃-50℃时,会使人的血压迅速下降,导致循环系统衰竭。如果吸入的气体温度超过70℃,就会使气管、支气管内黏膜充血长出水泡,毛细血管破坏,以致血液不能循环,组织坏死,特别是会导致脑中枢神经死亡。
每一次救火,对于消防员来说,都是一次考验。这一组数据列下来,记者对穿着消防服的年轻后生们充满了敬意。
D 烟雾救援凭的是毅力
穿着战斗服,背着空气呼吸机……当着火地方被浓烟包围的时候,消防人员进去救援时,会伸手不见五指,但仍要深入火场进行救援。往往,只有在排完浓烟、灭完火后,消防人员才知道自己所处的是什么环境。
特勤一中队灭火组班长王乾宇对于这样的救援场景,坦言“有些害怕”。有一次,他和其他伙伴去一个着火现场时,借着通道口的亮光,他直直往里走去,可是没走多久,他身后突然冲过一大团浓烟,瞬间他眼前什么也看不见,伸手不见五指。
这时,为了保全自己性命,王乾宇决定让自己先撤离现场,记着自己是直直走进来的,他又转身直直往出走。“当时第一反应是后面又着火了,我的处境很危险。”王乾宇说,当时很后怕,因为里面根本什么也看不见,他一路摸索,伸着手慢慢向前探路,还好没有其他障碍物,顺利走了出去。等到浓烟散去时,他才发现通道两侧放着的,全是易燃品。
其实,烟雾对人的眼睛有很大的刺激作用,轻则充血流泪,重则造成剧烈疼痛,影响人的视线。通常在这种场合下,消防人员凭的真是毅力。
E 水下救援攻的是心理障碍
4—6分钟时间,虽然很短暂,但当一个人心跳呼吸骤停或大出血的时候,4至6分钟却是抢救的黄金救援时间。对于水下救援,如果误了黄金救援,消防员救上的多是一具具尸体。
面对这些,年轻的蛙人也有心理阴影,回去后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目前,省城所有的水上水下救援只有消防特勤一中队出警,记者采访到潜水组的其中一位蛙人孙鹏。
今年27岁的孙鹏在2014年接受培训后进入潜水组,开始救援。孙鹏说,水中救援,几乎救上来的人都没了生命迹象。但每到这种时候,他们心中对对方是尊重的,包括怎么抬、怎么抱都有讲究。“抬的时候,单膝或双膝跪地,双手抬平,尽量不让当事人的身体有波动。这是我们最起码要做到的尊重。”孙鹏说。
或许是肩负使命,不得不这样做,那会害怕吗?“不怕。”孙鹏说,上学的时候,他们有一门专业课,叫《恐怖学》,校方会借来几具尸体,专挑晚上的时候,锻炼每个学生的胆量。或许有了这个接触,慢慢地,他们也越来越胆大,越来越能克服恐惧。“就当自己是在做好事。”采访中,和孙鹏有相同心理的消防员还有不少,记者无法一一采访到他们,但他们的共识是,对每一个被救助的对象,他们最基本的态度是尊重。
○记者记事
这些救援,要的是细腻之心
一群年轻消防员,除了救援现场的豪迈和英勇外,其实,他们也有一颗细腻的心。就拿这些救援现场来说吧,有的小孩手卡到门缝、腿卡到旋转门、戒指卡在手上拿不下来等等,都需要相当小心,才能防止二次伤害。
在张少菲的印象里,有一次有个两岁的小孩脚卡进一家超市的电梯台阶里,当时情况十分紧急,孩子的父母害怕之余有些束手无策。那时,还未成家的张少菲不知从哪儿学来的一套育儿经,从超市里拿来好吃的、好喝的先伺候上,其实是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有吃有喝后孩子哭闹声少了很多,一边逗孩子一边美食诱惑,很快,消防人员拆开电梯,成功拿出孩子的脚丫。
类似这样充满柔情的救援还有很多,比如,玩具卡住小朋友的“小鸡鸡”求助到消防人员、指环卡到手上拿不下来,这群外表阳刚下的消防人员面对这些情况只能小心再小心,谨慎再谨慎。因为在救援过程中,消防员用到的小型破拆工具、剪刀、尖嘴钳、指甲剪等“十八般武器”操作起来,得相当细致,才能保证万无一失。
什么叫用生命守护你?没有什么语言比消防人员的实际行动更具说服力,因为他们真的是在用生命守护着我们,守护着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