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走出电改就是降价的误区 不妨换个思路试试
中发电改9号文印发时至今日已经是第三个年头,回首电改的成效大家有目共睹。然而让发电企业印象最为深刻的恐怕还是降价,曾一度出现企业间无序竞争。分析本质原因,长期以来无论从业内专家还是消费者,把电能定位于高度同质化特殊产品,事实上过去无论水电、火电、核电,还是不同机组生产的电能,对消费者而言的确没有任何差异,消费者只是单纯关注唯一的价格信号,造成价格放开后唯价格比拼也就不足为奇了。
笔者认为,如果用新发展理念来重新审视电能同质化问题,给电能赋予新的内涵、加上新的标签,电能将不再是同质化产品,消费者在选择用那家公司的电时也不再仅仅关注单一价格信号,走出电改就是降价的误区也就指日可待。
1、给电能加上新标签。
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在环境资源紧约束大背景下,如果政府和社会能够引导到位的话,消费者不仅关注电价是否有优惠,同时也会关注所选择的电是否绿色、环保、安全、高效,如果把这些信息一同打在价格标签上,消费者不一定只选择最便宜的电,肯定会在考量价格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其他相关因素,综合做出选择。比如:电能具体来说是风电、还是煤电,煤电更具体来说是纯凝发电还是热电,环保排放标准是达到国家一般标准还是国家“超净排放”标准,能源转化效率比国家标准高还是低,通过多角度包装电能,电能看上去就像一件漂亮的衣裳,消费者早已不再仅仅关注它的一般使用功能了。
2、电改为消费者选择除价格以外的电能新标签提供了可能。
过去消费者用电只能从电网买电,至于消费者用的电是谁发的电并不清楚。电改之后,实现供需双方见面,发电厂用于电能转换的一次能源、能源转化效率、对环境的影响,消费者可以了解的一清二楚,消费者真正可以实现对电能品头论足,电能也会逐步从神秘的产品,变为被大众所熟知的产品。
3、建议国家逐步建立和推广产品生产企业“产品制造用能标识”。
大家都知道我国生产的家电产品上都张贴有一张“产品能效标识”,为鼓励产品生产企业选择多用绿色电、清洁电、转化效率高的电,可以考虑建立一个“产品制造用能标识”。就是在产品包装上标明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所耗用的不同种类能源占比。比如:风电占比多少、清洁煤电占比多少等。进而引导终端消费者在购买他们的产品时也沿着绿色、低炭的标准综合做出选择。
4、建议国家逐步出台一些鼓励消费者选择使用绿色、低炭电能的优惠政策。
电能有了除价格以外的新标签后,要让消费者真正做出综合选择,还离不开政府和社会的正确引导。通过税收优惠,在企业用能指标、排放指标管理上建立相应的引导政策,使消费者更多地选择绿色、低炭的电能。比如:就像增值税可以抵扣一样,如果企业选择了绿色、低炭、高效的电能,可以按一定比例抵扣企业用能指标和排放指标。一般消费者选择使用绿色、低炭、高效电能生产的产品,可以享受一定的税费减免。这样一来,发电企业也就不再单纯追求低成本发电,环保排放也不仅仅满足于“压红线”运行,节能减排也不再是政府的强制要求,未来发电企业提供绿色、低炭、高效的电能,将成为企业追求更高效益目标的自觉行为。
国家任何一项好的政策出台,都需要在不断坚持中深化,在不断深化中坚持。电改也一样,中发9号文绘制了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美好蓝图,只要我们以问题为导向,深刻分析实施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纠偏,就一定能够很快走出诸如“电改就是降价”的此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