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综观】电改下的电力市场主体剖析
电改以来,整个电力市场一片火热,从能源行业出身的售电公司,因为其得天独厚的基因,天生对电力市场结构有着深入地了解,能轻松读懂各种电改政策,了解各市场主体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并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在竞价交易中游刃有余,电费差额拿到手软。
而那些从其他行业布局售电市场的企业,貌似总有些进入不了角色。这跟电力市场结构的复杂性有一定关系,今天说电君就从电力市场的特点入手,为大家理一理电力市场结构,帮还没找到门道的你画一张电力市场导航图。
我们知道,电力工业由发电、输电、配电和售电(以前叫供电)四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构成,电力市场的结构就是这四个环节以及用电用户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电改之前,电力市场普遍采用的是纵向一体的垂直垄断结构,一个地区只有一个电力公司负责发电、输电、配电和售电。
这种情况下,用户是没有选择余地的,电力公司拥有电厂、电网的完全信息。它的好处是可以充分发挥发电的规模经济效益,而不好的方面就是你能想到的垄断带来的缺陷。
售电侧改革之后,电力市场引入了批发竞争的结构。在这种市场结构下,输电网必须向所有市场成员开放,配电公司和大用户可以选择发电商,发电商也可以把电卖给不同的配电公司或大用户,而不是单一的买单机构。
但小的用电用户可能还是没有选择权,必须由当地的配电公司供电。此时,市场成员之间的交易更多也更加频繁,形成激烈竞争局面,整个市场的交易成本会显著增加,但随着垄断的破除,行业资源会得到更合理的配置。
在这种结构下,市场主体包括:发电企业、交易机构、电网企业、售电主体和电力用户,除此之外,还有政府相关监管机构和市场管理委员会。可以发现,比之前纵向一体结构下,市场主体丰富很多。
其中,售电主体的变化是这次改革的重点之一,从原有的单一供电,到多元独立的售电主体。这里面包括国网、南网以及各地方电网公司成立的售电公司,他们凭借先天的行业优势,必然成为这个竞争中的佼佼者。而独立的纯售电公司则是这次改革中出现的新成员,也是大多数从能源行业外围进入到售电产业的企业所处的位置。除此之外,还有拥有配网经营权的配售一体售电公司,这类售电公司通常拥有电网运维和营销的业务经验。
电力用户可以根据购电时是否有选择权分为有选择权用户和管制用户。管制用户必须通过电网企业购电,享受电网企业的非市场化售电和保底服务。有选择权的用户则可以选择售电公司代理购电,或与发电企业进行直接交易;如果放弃选择权,则并入管制用户类。
交易机构是各个市场主体之间的主要连接点,发电企业、各售电主体和直接交易用户在电力交易中心进行报价和交易。交易的形式有双边交易和竞价交易。双边交易由于其合同条款以及交易时间、地点的灵活性而备受中长期市场的青睐,但在透明性方面要逊色于竞价交易。同时,竞价交易在交易速度上也有明显的优势,适用于对时间要求高的市场。区别于普通商品的交易所交易,电量市场特别是短期电量市场,在定价过程中都要考虑系统安全约束。
在整个市场结构中,存在着两个维度的关系链。一个是市场交易的业务流,另一个是电量输送的电力流。电力流比较好理解,各类发电企业,包括现有独立发电厂、公有新电厂、混合制新电厂和私有新电厂,将电力输送至电网,通过输配电网配送至各类用电用户。业务流则是指各市场主体在市场交易过程中的业务关系,比如协议关系、结算关系等,这个说电君将在后续文章中继续和大家一起学习,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