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各地阶梯电价听证上演 一档电量引最大争议
下周,北京、上海、山东、安徽、甘肃、广西等诸多省区市将召开阶梯电价听证会。一旦听证会通过,曾经遥远的阶梯电价将正式走进千家万户。根据《指导意见》各地之制定的听证方案基本将阶梯电价分为三档,覆盖前80%用户的电量为第一档;超出第一档并覆盖前95%用户的电量为第二档;超过第二档的电量为第三档。其中,第一档电价近期保持基本稳定,不作调整,第二档电价适当提高,第三档电价较大幅度提高。现在关注的焦点几乎都集中在了一档电量上,也就是电价暂时不调整的这一部分。孙自铎教授是安徽阶梯电价听证会的专家学者代表,他认为120度的一档电量太低。
孙自铎:基础电量偏少了一点,虽然讲我们省城市化水平比较低,居民用电量相对讲比较少,北京基础电量是230~240,我们基础电量第一档是120,第二档是150,当然北京有北京的情况,但是悬殊有点大。
根据各省公布的方案,湖北、河南、安徽等地区的第一档电量集中在120度上下,而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等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一档电量基本上定在了200度以上。即使是在经济发达省份,居民对一档电量也心存疑虑。
以家庭为单位确定一档电量是否公平也成为热议话题。在记者采访中,各地市民几乎都提到了这个疑问。朱女士家里有五口人,每月用电300多度,按照当地公布的一档电量120度,二档电量150度,她家直接跨入三档,高用电人群,一个月要多交30多块钱:
朱女士:五个人用电量肯定多,用电量多肯定是不划来的,比如对面小他家是三口之家,三口之家人少,用电量肯定低一点,对于他们来讲是划来一点的。我想如果按照阶梯电价,(应该)按照人头算,每个人多少度电,算过以后,用了以后再增加,是可以的。
厦门大学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预测,第一档用电量的确定必定听证会讨论的焦点。现在矛盾的焦点集中在主管部门和消费者掌握的数据不一致。主管部门用的是统计数据,而消费者更多从自身感受出发。如何真正确保80%的消费者不受影响,还需要通过听证会来倾听民意:
林伯强:一档怎么确定是问题核心,第一档确定出来第二三档就没有问题。从现实意义当中的话第一档争议是最大的,因为第一档保证80%的人。这个为什么听证,听证就是一个过程,大家得充分的沟通,充分的理解。
财经评论员马光远建议,在基本用电量的标准确定上,能否为未来留有一定的空间,建立基准电价的调节机制。
马光远:家里的电器会越来越多,用电的地方会越来越多,所以目前居民的平均用电不能代表未来的用电量,这个用电量(标准)既要考虑现在的,也要考虑未来,所以我们整个在用电量的确定上一定要留一个空。
除了关于一档电量的争论,各地基础电价的高低不同,季节因素是否应该被考虑也是大家争论的焦点。从现在的情况不难判断,未来一周有关阶梯电价的争论将成为各地媒体报道的焦点。面对阶梯电价,我们准备好了吗?
王先生就居住在北方地区,冬天取暖,夏季降温,用电量自然高,所以在他看来阶梯电价不仅应该考虑覆盖面,还要考虑季节因素: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孙自铎更进一步,他认为应该考量究竟是以月为单位计量还是季度,亦或是半年,一年。如果考虑季节因素,以半年为单位计算似乎最公平。
孙自铎:全年计算、半年计算、月度计算还是以季度计算,肯定是不一样,由于季度的不一样,气候的不一样,用电量不一样,怎么算涉及到技术问题,怎么样设计,起码半年一算,这样夏季冬季就能平衡了。
部分地区感觉自己的基础电价偏高,以安徽为例,北京现在的基础电价是4.8元,但安徽的是5.3元。另外,也有人指出,我国东部省份缺电,但是第一档用量比较高,西部电力富余,第一档用电量很低。比如,陕西的第一档就定在120度,还不到上海的一半。对此,林伯强则持有不同的观点,他认为这主要与城镇化水平相关:
林伯强:城市必须的用电量跟农村的必须用电量可能不一样,比如上海这就不是个问题,因为上海都是居民,居民80%都在城里。如果一个省份农村的比例很大,而且我们假定农村用电量比较低,那么农村可能都在一挡里,总得有人到二档三档去,那城里人更多要跑到二档三档去。
阶梯电价的实施,是中国电价改革的重要一步,但并非电价改革的全部,希望阶梯电价听证会能解决所有中国电力的问题并不现实。马光远希望,阶梯电价的推出能为中国电力行业带来改革契机:
马光远:电力体制的改革核心是电价,但不全是电价,电价的背后是怎么样树立一个机制的问题,所以它不是电力改革的全部,但首先是电价逐步到位,同时机制要理顺,这样改革才算完全,所以不要把阶梯电价看成是改革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