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电力】中电网:能源发展“十二五”之电网篇

行业资讯网络未知2013/4/10
1809

《能源“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我国电网建设作出了完善、升级的部署。
  《规划》延续“十一五”时期投资额不断加大、建设速度和规模稳步推进的态势,持续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特高压和智能电网继续占据重要位置。在“十二五”愿景中,一张具有高度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水平的电网正在我国版图上徐徐铺开。
  构建坚强网架建设输电大通道
  《规划》提出,到2015年,建成33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20万千米,跨省区输电容量达2亿千瓦。
  “加快电力发展,归根到底是要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这是电网建设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高世宪指出,我国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仍较滞后,区域经济和能源发展不平衡、不协调,能源供需逆向分布矛盾突出,协调发展任重道远。
  对于能源大规模、远距离输送和大范围优化配置问题,《规划》提出了“坚持输煤输电并举,逐步提高输电比重”的任务。同时指出,结合大型能源基地建设,采用特高压等大容量、高效率、远距离先进输电技术,稳步推进西南能源基地向华东、华中地区和广东省输电通道,鄂尔多斯盆地、山西、锡林郭勒盟能源基地向华北、华中、华东地区输电通道。此外,加快区域和省级超高压主网架建设,重点实施电力送出地区和受端地区骨干网架及省域间联网工程,完善输、配电网结构,提高分区、分层供电能力。
  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农网改造升级
  “我国城乡能源基础设施和用能水平差距较大,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滞后,个别地方还没用上电,农网改造升级和推进城乡能源协调发展任重道远。”中国社会科学院欠发达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袁钢明在说。
  事实上,经过“十五”、“十一五”较大力度的建设与改造后,我国城乡配网结构有所增强,设备状况不断完善,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明显提高。但从整体上看,受资金、体制等影响,我国很多地区配电网特别是农村电网建设仍滞后于经济发展。
  《规划》将城乡居民用能问题放在重要位置。《规划》提出明确目标:全面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实现城乡各类用电同网同价。
  行政村通电,无电地区人口全部用上电。
  “因地制宜”、“高效清洁”是“十二五”期间农村配电网规划的一大特点。记者注意到,在提及加强边疆偏远地区能源建设时,《规划》给出建议:利用当地可再生能源资源,加快建设微水电、小型风电、户用光伏系统、风光互补电站等小型电源,解决无电地区用电问题。建立健全小型电源运营和维护长效机制,提高可持续供能能力。
  提高电网智能水平推进分布式能源利用
  连续几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智能电网”,始终以快速的发展建设吸引着众人的眼球。随着分布式电源快速发展,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等大量接入,“十二五”时期智能电网建设将由试点阶段转入全面建设和推进阶段。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十二五”时期智能电网建设将着力增强电网对新能源发电、分布式能源、电动汽车等能源利用方式的承载和适应能力,实现电力系统与用户互动,提高电力系统安全水平和综合效率,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努力实现分布式发电直供及无歧视、无障碍接入电网。”这一点在《规划》中被予以强调。《规划》提出,将分布式能源纳入电力和供热规划范畴,加强配套电网和热力网建设。创新体制机制,研究制定分布式能源标准,完善分布式能源价格机制和产业政策,营造有利于分布式能源发展的体制政策环境。
  “要加快推广应用智能电网技术和设备,提升电网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水平,提高可再生能源、分布式能源并网输送能力。”高世宪认为,加强智能电网规划,需通过关键技术研发、设备研制和示范项目建设,确定技术路线和发展模式,制定智能电网技术标准。

河南三鹰实业官方微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