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辽宁电网进入“有核”时代
与同等规模的火电项目相比,辽宁红沿河核电站一期工程4台机组全部投入运行后,每年减少标煤消耗约10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400万吨、二氧化硫23万吨、氮氧化物15万吨,相当于造林6.6万公顷。
辽宁红沿河核电站有多个“第一”的头衔。
这是国家“十一五”期间第一个批准开工建设的核电项目,是我国第一个批量化和标准化一次建设4台机组的核电项目,这4台机组年发电量为300亿千瓦时,相当于辽宁省2012年全社会用电量的16%。
这也是迄今为止,我国自主化程度和国产化比例最高、每千瓦造价最低的百万千瓦级核电站,是东北地区投资额最大的能源项目,对于改善辽宁地区以煤电为主的电力能源结构、促进实施节能减排目标、改善辽宁地区空气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为了能使核电顺利接入辽宁电网,国网辽宁电力瓦房店500千伏变电站工程于2010年5月竣工投运,这项工程为辽宁红沿河核电站接入辽宁500千伏主网架创造了充足条件,同时还满足大连北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保证大连北部地区电网供电需求,改善辽宁省南部电网和大连北部地区供电网络结构。
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辽宁省内大规模风电、大集群供热机组集中并网运行,辽宁电网的电源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目前,辽宁电网风电容量已超过500万千瓦,统调供热机组容量达到1358.5万千瓦,为迎接辽宁主汛期的到来,水电也正处于大发期,由此带来的电网调峰问题十分突出。
面对异常严峻的电网调峰压力,为保证红沿河电厂1号机组顺利调试,国网辽宁电力与国家电网公司东北分部、辽宁省内其他发电企业、电力监管机构周密合作,采取供热机组深度调峰、纯凝机组启停调峰、深化企业自备电厂机组调峰管理等多项措施,千方百计为红沿河核电厂1号机组试运创造有利条件,确保核电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
国网辽宁电力一直高度重视红沿河核电项目的建设、调试、试运行需求,打破常规,保证了核电送出系统及外部保安电源顺利投产,圆满完成了购售电合同及并网调度协议签订等工作。
红沿河核电站并网发电后,辽宁电网进入“有核”时代,这将优化辽宁省电力供应结构,实现节能减排,改善空气和水质量。
据介绍,红沿河1号机投入商运后,每天发电量可达2600万度,这些清洁电力可满足6000个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可供16万亩农田灌溉用电。与同等规模的火电项目相比,红沿河核电站一期工程4台机组全部投入运行后,每年减少标煤消耗约10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400万吨、二氧化硫23万吨、氮氧化物15万吨,相当于造林6.6万公顷。
红沿河核电站位于辽宁省大连市辖瓦房店市,是我国第五个投入商运的核电基地,也是我国在高寒地带建设的首座核电站,计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预计2015年全部建成发电。一期工程于2007年8月正式开工,其中,1号机组于2013年2月17日首次并网成功。1号机组投入商运后,辽宁省内清洁电力装机占比将由原来的18.44%提升至20.83%,环保效益显著,这将对优化东北能源结构,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促进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建设碧海蓝天的“老工业基地”起到重要作用。
根据新华网直播消息,随着红沿河核电站1号机组投入商运,我国大陆在运核电机组数量增加到17台,总装机容量1477万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