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现代建设工程发展趋势及消防安全对策研究
近年来,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和城市翻新改建的步伐不断加快,人们对建筑特色和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建设工程正朝着风格个性化,形式多样化,规模大型化,功能复杂化,管理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本人通过对浙江省大型及特殊建设工程现状的调查,重点分析建设工程的发展趋势、消防安全特点,并对做好大型及特殊建设工程建设工程的消防安全工作提出对策建议。
一、大型及特殊建设工程的发展趋势
(一)规模大、形态多。为了满足人员聚集的需要,现代建设工程往往建设规模巨大。一是高度不断增加。如上海中心大厦建筑高度达632米,据统计,浙江省已经投入使用的超高层建筑有637幢,规划中的杭州钱江世纪城总建筑面积3200万平方米,有超高层建筑118幢;二是体量不断增大。单体建筑面积超过50000平方米的大型商市场有81个,且有增多趋势。如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三期工程单体建筑面积约180万平方米,拥有商位23000个;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建筑面积达84万平方米,设计国际标准展位7500个。三是超大型地下空间不断涌现。如杭州武林广场地下商城建筑面积9.72万平方米,宁波杭州湾世纪城一期工程集中汽车库项目建筑面积24.5万平方米。
(二)结构复杂、业态丰富。为了同时满足人们购物、休闲、娱乐、餐饮、展示等功能,现代建设工程功能高度集成且结构复杂。一是各类综合体项目增多。浙江省目前已经投用和正在建设的建筑面积超100000平方米(面积不含塔楼部分)的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就有27个,如杭州西湖文化广场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包括41层170米高的主塔楼、裙房和地下空间,涉及展览、办公、百货、影院、餐饮、酒吧、KTV等所有的商业形态。二是特殊结构建筑不断出现。如宁波罗蒙世界游乐场项目总建筑面积757693平方米,屋顶中央设200米×75米的椭圆形上拱型透明玻璃顶棚,最高点达60米,棚内设有各类功能用房,形成嵌套结构,由此带来室内外空间认定、高大空间设计等一系列问题;绍兴金沙东方山水商务休闲中心项目由A至F区六块卵石造型的建筑组成,A、B、C、D、E、F六个区相互连接、跨度大,总体直径超过300米,超过24米的单层公共建筑和不超过24米的多层公共建筑合建在同一个平台上,相互之间难以实现结构分离,且在划分防火分区时无法对顶部分隔,属于前无先例的超大超规范建筑。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1至11月期间因与现行规范冲突需省消防总队组织专家评审的项目达48个,建筑结构、形式、功能趋于复杂。
(三)定位特殊、危险性高。为实现特定的功能和目标,衍生出大量特殊的建设工程。一是地理位置特殊。如浙江舟山在四面孤立、既无陆地连接也无陆地依靠的岛屿上建设悬水岛油库;浙江宁波在杭州湾海域中心(跨海大桥)建设世界第一个人工海上观景平台,由主体平台和观光塔组成,其中观光塔共16层,建筑高度达145.6米;浙江温州在水上(鸥江中心)建有江心屿公园;浙江湖州、台州两地建有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和桐柏抽水蓄能电站,主体工程均位于山体内。二是功能用途特殊。如浙江嘉兴、台州两地建有秦山核电站和三门核电站,浙江宁波、舟山两地建有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浙江绍兴、台州等地建有大型化工基地,杭州、宁波正在建设轨道交通工程,杭州地铁1号线已于2012年11月份通车;城市隧道、公路隧道也逐渐向海底、江底和特长方向发展,杭州市区已建设了庆春路过江隧道和钱江通道及接线工程过江隧道两条过江的城市隧道,陕西省建设了世界上最长的双洞高速公路隧道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隧道单洞全长18.02公里,我省也已建设了诸永高速双峰隧道及括苍山隧道、台金高速苍岭隧道和云景高速西周岭隧道4条单洞全长超过6公里的隧道。另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共建有一、二级油库47个,一级加油站473个,一级加气站21个,5000立方以上液化石油气供应站5个,装机容量在1000MW以上的发电厂17个。
(四)理念开放、求新求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新颖的设计理念逐步被引入国内,标准规范滞后的问题更加突出。如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年产30万辆乘用车项目占地1450亩,是德国大众汽车MQB平台战略在中国的首次实施,设计方案整体套用德国大众全球标准化工厂模式,与我国现行规范在建筑定性、火灾扑救、安全疏散、消防车道均存在冲突;宁波杭州湾世纪城一期工程集中汽车库项目引入国外设计理念,在占地2600亩的大型居住区内实现整个区域人车分流;杭州地铁1号线翁梅站设置在高层商业综合体内,该站房以及与高层商业综合体连接的消防设计涉及《地铁设计规范》、《地铁设计防火规范》(报批中)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多部规范的适用问题。另外,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最大的建筑业发展市场,浙江又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一些新事物、新理念容易被地方接受,往往成为国内外一些新型建筑形态、模式的实践基地。如被网友称作“老棉裤”的湖州七星级酒店喜来登就是其中的代表。
二、大型及特殊建设工程消防安全分析
(一)火灾危险性大。大型商业综合体往往功能复杂多样,多采用新材料、工艺、技术和结构形式,特别是中庭设计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四季庭”和“共享空间”,而已经是“空间高大”、“错落无章”的“超大叠加空间”,传统防火分区分隔措施和排烟方案遭遇极大挑战;大型交通枢纽与商业用房交叉重叠、紧密结合,如不能在短时间内组织有效的人员疏散,极易造成人员伤亡;超高层建筑往往具有业主单位多、建筑体量大、人员疏散困难等特点,特别是采用“双层呼吸幕墙”设计的超高层建筑,控制火灾竖向蔓延难度加大;大型地下建筑往往能见度低、交通组织复杂、疏散设计困难,特别是建设单位考虑经济利益,设计时尽量减少楼梯或者将疏散楼梯间设置在较为僻远的地方,火灾时,由于人的行为惯性,会大量的涌向出入口、电梯、自动扶梯等较为熟悉的空间,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安全疏散、行为惯性和经济利益的关系,疏散设施难以保障安全;大型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企业工艺复杂,原料、中间体及成品均为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发生大火。
(二)火灾扑救难度大。超大体量建筑发生火灾后很难确定具体的起火部位,消防人员火场侦察需要较长时间;超高层建筑火灾对车辆性能要求很高,目前对较高楼层的火灾只能利用内部消防设施进行扑救,超高层建筑还容易产生高空坠落物,极易造成人员伤亡;部分建筑地理位置特殊,如悬水岛油库和设在地下、海上、山体内的建筑,发生火灾后车辆及大型装备无法靠近,消防人员无法有效实施战斗作业,极易造成火灾蔓延扩大;部分建筑采用钢结构、玻璃或膜材料等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为了保证钢结构本身的艺术效果和自重,往往不希望或不能够采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或喷涂防火涂料进行保护,发生火灾后容易坍塌、掉落,给灭火救援行动带来困难。
(三)消防技术标准体系不健全。一是各领域发展不平衡。现有标准中技术规范执行相对严格,消防产品、消防管理等方面的标准执行相对宽松,部分领域甚至还未出台相关消防技术标准,如目前我国还未制定民用机场航站楼、地铁、公路隧道方面的防火规范,而且标准制修订周期长,如《水利水电工程设计防火规范》为1990年版本,至今未进行修订。
二是标准之间不够协调。如《住宅建筑规范》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关于住宅层数及消防车道的规定不一致,《地铁设计规范》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在安全疏散和灭火系统设置上的理念不一致等。三是规范存在不明确、不合理的内容。如现行技术规范未根据商业业态来区分核算疏散人数,对大型商业建筑如何综合考虑安全疏散和防火分隔问题未作明确阐述;对坡地建筑如何计算建筑高度、层数以及如何设置消防车道、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未作明确规定等。
(四)监督管理难度大。大型及特殊建设工程往往属于政府形象工程、民生工程、国家或省级重大投资项目,有复杂的政治背景、社会背景和人际关系,给行政审批和日常监管带来巨大的压力。如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年产30万辆乘用车项目是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亲自督办的重点工程;杭州地铁工程、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是杭州市、宁波市政府重大民生工程,工程规模大、工期长,整个工程分步设计、分步审核、分步验收,实际运行中存在边设计、边施工、边使用的问题,日常监督困难。
三、大型及特殊建设工程的消防安全对策
(一)开展广泛调研。可以由总队抽调防灭火专家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对辖区范围内大型及特殊建设工程进行广泛调研,摸清底数,对建筑类型进行梳理,分门别类,定期分析问题,提出消防设计对策。
(二)制订高于国家标准的消防安全要求。在调研和实地考察基础上,可以通过制订地方标准或联合省建设厅下发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在以下几个方面制订高于现行规范的消防安全标准。一是平面布置问题。尽量限制地下2层及以下作为商业开发空间;限制地下空间作为娱乐场所使用;禁止地下2层及以下作为娱乐场所使用;增加下沉式广场在疏散和灭火救援中的应用;尽量限制防火隔间和避难走道在超过2万平方米分隔中的使用。二是消防车道和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设置问题。根据目前消防部队实际装备配备,适当提高消防车道和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标准,对于一些超大型商业建筑应通过设置内天井和屋顶可开启天窗进行防火分隔,并要求设置进入建筑物的消防车道,保证能在内天井或可开启天窗下进行灭火作业。三是灭火救援口设置问题。大型商业综合体内部一般设置机械排烟,符合规范要求后不再设置自然排烟窗,导致外立面均为广告牌,发生火灾难以进行有效扑救,可以在每个防火分区考虑设置灭火救援口,并设置在不同的外墙面。四是疏散通道的做法。疏散通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4m,两侧应采用固定黄色标线,疏散走道上应设置能保持视觉连续性的疏散导流标志,当疏散导流标志遇到的门不是疏散出口或安全出口时,宜在该处的地面连续指示。五是消防设施的配置问题。如不同使用功能喷淋采用不同报警阀控制,有条件的区域采用快速响应喷头等;六是内部装修材料问题。可以要求大型建筑的内部装修材料应为不燃或难燃材料。
(三)积极应用先进的装备和技术。根据不同的建筑形态,采用不同的先进装备,如超高层密集区域设置特勤和航空消防合用站,配置消防直升飞机和扑救超高层建筑的登高消防车;大型石油库灭火救援时采用远程供水系统,使用超大流量消防水炮;轨道交通工程以及大体量地下建筑配置路轨两用和路虎等地下建筑专用消防车;公路特长隧道配置消防摩托车和排烟消防车等便于初期火灾扑救的装备;在舟山、宁波等沿海加强海上消防站建设,配备消防艇等装备用于悬水岛油库和设在海上等建筑的火灾扑救。同时,要加强先进技术在大型及特殊建设工程中运用,如在地铁、隧道中加强高压细水雾系统的应用;在地铁、隧道和大型油库中加强光纤感温火灾报警检测系统运用;在超长高速公路隧道采用特殊灯光带分成若干个短隧道,缓解视觉疲劳,保证行车安全;在超高层建筑、地下建筑中推广新型防火材料的应用;在大型商业建筑的“中庭”、“内天井”等区域推广自动可开启天窗。推广电气防火限流式保护器的使用,弥补传统电气火灾监控设备存在短路限流保护时间长,受短路后冲击大等缺陷,提高监控电气火灾效率。
(四)制订完善的灭火救援预案。加强消防特勤队伍建设,强化特种器材设施装备配备,开展针对大型及特殊建设工程灭火救援行动的模拟和适应性训练,形成大型及特殊建设工程灭火救援的骨干力量。研究制定处置火灾状态下各类突发事件的预案,提高灭火救援人员在高温、浓烟、有毒等条件下的作战能力,规范相应处置程序。经常提请政府组织多部门联合实战演习,有效提高灭火救援能力。
(五)落实日常管理和人员培训制度。消防设施损坏的主要原因,大多由于管理不善引起的,因此要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制作自防自救预案。如禁止吸烟;提高巡查、检查的频次;提高消防设施专项检查和检测的频次;控制可燃、易燃装修材料;电(气)焊等动火管理;用火、用电、用气管理;定期组织疏散逃生演练等。
(六)开展性能化评估和性能化设计技术应用。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能够为设计人员提供一个创新的平台,能够使大型化、复杂化、具有特殊使用功能的建筑消防设计方案更加科学、合理。从长远来看,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无论是应对现代建筑的纷繁复杂、现代工程技术的日新月异,还是在其实践过程中显现出的系统性、科学性、合理性的拓展空间,都是传统消防设计无法比拟的,是解决复杂的建筑消防安全技术问题的必然趋势。